关于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
有关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根据《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湘教发〔2012〕1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进展情况的中期检查工作。经学校自查、专家审查、我厅审定,同意19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年度检查。现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3年来,省教育厅和各高校高度重视省重点学科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切实加强对重点学科的指导、投入与管理;共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48272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5387万元,省教育厅投入41136万元,学校配套经费79816万元,学科自筹经费11933万元;省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经济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示范和推动作用,带动我省高校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 一是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省高校新增11个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均是依托省重点学科获得;省重点学科共获得国家科技奖51项,获得湖南省三大科技奖一等奖59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4347项、部省级科研项目6817项,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05.09亿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8946篇,其中,被SCI收录12743篇、EI收录11724篇、CSSCI收录6600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544部、教材(含教学用书)959部;依托省重点学科,产生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新一代云计算操作系统TransOS、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二是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依托省重点学科,全省高校新增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1个培育团队、37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成为首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之一。省重点学科共招收博士生5863人,授予学位3927人,硕士生38806人,授予学位24313人,培养本科生198034人,已毕业149219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8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41篇。主持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16项、主持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26项。 三是对协同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依托省重点学科,全省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深度合作,培育建设了130多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3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了3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了4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中心总数居全国第3位。这批中心围绕国家和湖南重大需要,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与攻关,成为科技改革的试验田、知识创新的策源地和技术攻关的桥头堡。 四是经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省重点学科共申请发明专利4330项,获得授权3316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271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3.25亿元,带动地方和行业产业产生间接经济效益约1300亿元;依托省重点学科建设的30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共承担横向科技项目687个,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攻关313项,联合企业建立研发中心54个,申请发明专利297项,获得授权170项,培养博士生170人、硕士生948人、本科生14105人、企业技术骨干2284人,实现工业总产值847.7亿元,销售收入801.9亿元。 五是平台建设和学科条件建设取得新进展。省重点学科新增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90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涌现了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立足科技前沿、服务重大需求的高层次平台;新增专业实验室面积11.5万平米,新增仪器设备总值77451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5520台(件),新增中外文藏书3244万册、中外文期刊23919种、国际电子期刊801533卷,省重点学科的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六是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省重点学科共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228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1755人、与境外教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628项、国外进修教师人数达1009人。 总体上看,省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国际领先的学科总量偏少,在形成标志性科技成果、培养学术领军人才、提升经济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个别学科建设进展缓慢,学科方向仍需凝练,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后劲。希望各高校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学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重突出学科软实力建设,做到财务公开、管理规范、措施有力,争取圆满完成“十二五”学科建设计划任务,全面提升我省重点学科的创新能力与建设水平。
附件:1. 各学科中期检查评价等级.pdf
湖南省教育厅 2014年10月11日 |